伊夫·圣·洛朗:我是传奇

潮流总会褪色,风格却将永存。

2008年6月1日,一颗坠落的巨星划破巴黎的夜空,照亮了那由三个曲线字母组成的著名logo。

如果说YSL代表着前卫、革新和女性独立,那么它的缔造者伊夫·圣·洛朗(Yves Saint Laurent),无疑是法国时装艺术传奇的缩影。


1936年,伊夫·圣·洛朗生于阿尔及利亚。他家境优渥,在艺术的熏陶中成长。年仅17岁就在设计比赛中获奖,倍受Vogue总编青睐。21岁临危受命,在克里斯汀·迪奥去世后,为巴黎时装界呈现出了一场原汁原味的迪奥时装发表会,由此成为了迪奥最年轻的首席设计师。


伊夫·圣·洛朗的首个迪奥时装发布会之后


1961年,在同性伴侣皮埃尔·布尔热及好友们的帮助下,他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品牌YSL,并随后在塞纳河左岸拥有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。此时的YSL正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,照亮了巴黎的时尚之空。

YSL敢于反叛权威打破禁忌,赋予高级女装崭新的面貌。喇叭裤、长筒靴、透视装都由其首创,至今不衰。


1962年,首创水手外套。
1966年,惊世骇俗的吸烟装以及1968年纪念法国学生暴动的狩猎系列。


备受争议的“鸦片”香水和自己全裸上阵的广告。


被奉为法国瑰宝的YSL,却不仅仅止于离经叛道。伊夫·圣·洛朗早年学习过美术,钟爱收藏,拥有独到的艺术眼光,他在服装设计中融入了绘画、诗歌和音乐,使高级时装定制在他手中真正成为了一门艺术。

1965年,YSL推出了“蒙德里安系列”,首次将艺术引入了时装。其灵感源自荷兰风格派画家皮特·蒙德里安的作品《红黄蓝构图》,他将蒙德里安的经典三色块画作印上连身裙,令如此简洁的构图和颜色,活现在干净利落的连身裙上,到今天看来仍然令人愉悦称奇——YSL首创的时装设计与艺术巧妙结合的风尚,影响深远,引发了时尚与艺术跨界设计的风潮。


人人都爱毕加索,YSL也不例外。以毕加索为灵感创作的服装,华贵又极具平面美感,YSL与名画的又一次结合,再次征服了时尚界。


这位身着毕加索经典和平鸽图案的模特卡拉·布吕尼,后来成为了法国第一夫人。



梵高的画作是灿烂而灼热的,YSL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,
在简洁利落的剪裁里,模特身上优雅的套装,透出些许梵高式的热情和狂野。


甚至到了2008年,在他隐退6年之后,在那组引起许多争议的、向名画致敬的大片里,也或多或少彰显出了YSL对艺术的狂恋精神,而这似乎就是那句名言的最好验证:

潮流总会褪色,风格却将永存。


在照片中,画中女性的位置同男模出现了有趣的调转。


少年得志,意气风发。所谓“骑马倚斜桥,满楼红袖招”,从年少到老去,他的感情生活一直不遗余力地诠释着什么是“贵圈真乱”:与欧洲第一美人的传奇友谊,尽管有过婚姻还并不专一却和同性伴侣皮埃尔相守到最后。




当然最著名的还是同时尚界的凯撒大帝——“老佛爷”卡尔·拉格斐间的爱欲情仇。他们共同争夺一位名叫Jacques de Bascner的法国贵族,差点上演了一场“你有本事抢男人,你有本事开门啊!”的琼瑶式年度大戏。



时光飞逝,卡尔·拉格斐至今仍是时尚界炙手可热的的大人物,而与酒精、药物、时尚圈纠缠了大半辈子的伊夫·圣·洛朗却在2002年宣布隐退:


“我今天宣布离开我深爱的时装界。
对今天的女性还穿着西裤套装、小晚礼服、水手外套和风衣,
我倍觉自豪。
我觉得自己从各个方面创造了现代女性的衣柜。”


伴随着《I Will Survive》的音乐声,他的身影消失在了灿烂的光晕里,只留下YSL三个大字,熠熠闪光。


如今YSL“高级时装屋”停止营业多年,一代大师也已辞世良久。崇拜也好,唏嘘也罢,关于他和他的时装艺术的故事,仍被一遍又一遍搬上银幕,2014年的《圣洛朗传》甚至入围了戛纳电影节。
但一切已经不重要了。无论受到多少倾慕,引来多少非议,伊夫·圣·洛朗,始终是他自己,是最动人的背影,是法兰西最后的华丽,是一个时代永不终止的传奇。



发表评论